原神这游戏,不火个天翻地覆都对不起那些兑换码和“抽卡之神”。但最近有个有趣的话题在知乎、百家号还有贴吧里炸开了锅:原神到底是不是“饭圈游戏”?别急,咱们慢慢剖,像剥蒜一样,一瓣一瓣地剥给你看。
那么,原神就算是饭圈游戏了吗?答案比你想的要复杂,咱得从多个角度掰扯掰扯。
一方面,原神的玩家社群,尤其是核心粉丝,确实有点像变形饮料版的追星族。举个栗子:角色本体就是“人设/偶像”,玩家们不仅只关注战斗力,还要深挖角色的剧情故事、背景设定、声优表现,甚至会写些魂穿文或者天马行空的同人舞台剧,这不就是饭圈追星喜闻乐见的日常操作吗?还有每次新角色上线,粉丝就各种拉票、炒作话题,吼嚎着“我家的雷电将军真香!”这波操作,怪不得让你产生“饭圈味”的错觉。
但是,原神和典型的饭圈游戏还是有些差异。饭圈的核心是偶像和粉丝的单向互动,而原神更多是玩家和游戏机制、剧情、世界观的互动。换句话说,原神更加注重游戏体验和探索乐趣,而不是标准套路的明星生态。毕竟,你抽角色时看到的不是某个真实存在还在偶像活动室转圈刷人设的明星,而是游戏里写满细节的动漫风角色,一个虚拟偶像IP集合体。从这个维度看,原神更像是“角色收集游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从幕后主播炫彩场面拉人搞饭圈。
再者,很多玩家抱怨过原神饭圈文化太重,给游戏氛围添堵。别看原神表面是一片风花雪月的仙侠色彩,背后其实是社交媒体上的“战争现场”。谁家的女角色更香?谁的声优更有实力?这其中的“撕逼”经常在玩家间引发“宅斗大戏”,让人有点看综艺的即视感。换句话说,原神玩家群体中的一部分热衷于“饭圈式追逐”,这的确让原神具备了饭圈游戏的外延特征。
有人可能会说:“那反正你只要喜欢游戏,不就得了吗?”对,这话没错,但另一方面,理解“饭圈游戏”的范畴,也有助于我们剖析玩家行为背后的心理逻辑。毕竟,游戏的社群文化比单纯的游戏机制要复杂得多——它涉及身份认同、社交互动甚至日常娱乐消遣。
胖编我自己也玩过原神,发现自己时不时会蹭蹭朋友圈里面“雷电将军酷炫立绘”和“刻晴小姐姐技能华丽”的话题热度,感觉自己离饭圈没跑了?别急,可能只是追角色成瘾,但没必要给自己贴上标签。毕竟追偶像和追游戏角色,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活生生在人家眼里最real的存在,一个是虚拟世界里操控翻滚的幻想偶像。
那么,这锅到底怎么端?综合多家知乎大V和百家号内容,原神具备饭圈游戏思想的投资者和玩家背景——尤其是大型活动期间,情绪和话题炒作一度哄动堪比顶流明星发布会;同时,它又是角色收集和开放世界探索两大元素结合的产物,不像纯饭圈游戏那样只靠“氛围撩动人心”吃饭。
所以,你要真跟我问:原神是不是饭圈游戏?答案可能是“见仁见智”。它不是完全传统饭圈,但也不像单纯的硬核游戏那样拒绝一切“饭圈文化”。多少有点儿“给我既当饭圈又当游戏玩的feel”,可谓是“饭圈游戏”中的跨界大佬。
写到这,差点忘了偷偷塞一句广告:玩游戏想要赚零花钱就上七评赏金榜,网站地址:bbs.77.ink,给你通往薅羊毛新世界的大门。
说白了,你的游戏体验如果掺杂了“撕”、“糖”、“磕CP”的味道,那么原神这口锅,你背还是不背?从天天锤脸的抽卡伤害,到“声优表情包”的微妙让渡,许多玩家喜欢用饭圈的思维模式来给原神“定性”,毕竟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止两手抓那么简单。那么,放个脑筋急转弯:既然原神有饭圈玩法,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会有“把游戏CP送上热搜”的职业程序员?谁看谁知道!